導讀:搶救兩個小時后,他還是走了,僅42歲,走的時候鉛衣都沒來得及脫……文:康仕盾來源:“康仕盾射線防護”微信號11月最后,一個悲傷的消息襲來: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蔡國棟醫生,倒在手術臺上,再沒醒來。今天中午12:17分,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官方微信發布文章《送君離開,難說再見》,講述蔡醫生11月30日在實施手術過程中,因突發大面積心肌梗塞倒在手術室,搶救無效于當天下午15時逝世,年僅42歲。據上述文章消息,蔡醫生生前做的最后一臺手術是微創新技術。手術前三天他一直忙于為手術做準備工作,術前蔡醫生患感冒,“但為如期完成手術,他堅持帶病做手術”,而在手術快結束時蔡醫生感到心前區不適,“拖著穿著沉重鉛衣的疲憊身軀走下臺,很快就倒在他熱愛的手術臺上”。“逝世前手術鉛衣都沒來得及脫下”,文章中這句話令萬千同行心碎。蔡國棟醫生生前展示自己行醫宣言:仁心仁術蔡醫生的離去引起醫療圈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,今天下午13:21,“央視新聞”官方微博亦發微博送別蔡醫生:“……搶救兩個小時后,他還是走了,僅42歲,走的時候鉛衣都沒來得及脫……轉發,送送蔡醫生!”該微博發出去后,3小時引起轉發2200多次,評論1600多條,網友紛紛點蠟燭送行蔡醫生,也留言寄托哀思,并反思造成蔡醫生猝死的制度原因。有網友留言感慨醫生太辛苦,“現在人們都往大醫院跑,醫生配備不足,都是累死的,太年輕了!”也有網友認為醫生過勞死是醫患雙方的損失,“培養一名醫生需要十幾二十年,醫療部門應出臺新規定避免過勞死,要明確每名醫生工作時間不能超過多少小時”。也有醫生網友留言反映身邊存在類似現象,“我一個外科老師把自己累病倒了,事情交給別人做又不放心,瞞著家里偷偷又來上班……后來被師娘逮回去住院……”……醫生猝死事件近年時有發生,如何從制度上改進應對?今年4月19日,“醫學界”微信號發布文章《一個改變美國醫學的病例》(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看文章),講述美國如何因為一起由住院醫疲勞工作造成的醫療事故,最終促使美國在2003年強制規定住院醫一周工作不得超過80小時,以保障醫療安全,希望國內相關醫療管理部門借鑒學習,保障醫生健康和病人醫療質量。然而對于已經離開的蔡醫生,這些討論、改進都已太晚,快過年了,蔡醫生的親人們,要如何度過?各位醫護讀者,保重你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