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脊柱側彎浙江臺州少年在臺州路橋醫院做矯形,2周后有望長高五六厘米 主任醫師在X光射線下,身穿10多斤重鉛衣,歷經7個多小時,依次將15顆螺釘打入了患者的脊柱內,其中一顆螺釘與脊柱的直徑僅相差0.2毫米。前天,身患先天脊柱側彎的15歲少年張青山,在路橋醫院接受了矯形手術。醫生透露,預計兩周后他能夠實現挺直腰板行走,他的身高也將增加五六厘米。 主刀醫生、路橋醫院脊柱外科主任說,張青山來自農村,由于家庭貧困,他的病情被延誤了15年,脊柱已經變形得很嚴重。 近幾年,父母先后逝世。 2014年12月,路橋醫院在服務進農村援助醫療時,偶遇張青山,決定對其實施治療。 為保障手術成功,手術使用了透視機,始終在放射線的環境下進行。所以,主任必須身著10多斤重的鉛衣進行手術,以防射線對自身的傷害。 在放射線的引導下,主任在脊柱上尋找進釘點,整個手術過程中,他依次為張青山的脊柱打入了15顆釘子。 主任介紹,張青山的手術難度非常大,上至第二胸椎下到第二腰椎都要打上螺釘固定起來,螺釘直徑4毫米,而最窄的椎弓骨直徑僅4.1毫米,“稍有偏差就可能會導致脊髓損傷,造成患者癱瘓。”“手術下來,渾身都濕透了。”主任表示,為了方便手術,鉛衣只保護了軀干部分,頭部、雙臂都是暴露在射線之中,所以有時候醫生做完手術會出現發高燒等現象,“為了患者只能犧牲我們自己了。”主任笑笑說。據介紹,手術一直在神經電生理監測儀監測下進行,這臺儀器有監測神經根到全脊髓的功能。主任說,張青山在手術中曾出現三次脊髓危象,每到這時,監測屏幕就會出現危險信號。“那時我們的心都懸了起來,只能暫時停下手術,喚醒術中的青山。”喚醒青山的目的是讓他動動腳趾,確認脊髓功能是否良好,沒有問題的話手術才能繼續進行。 手術從4日上午9時半開始,一直持續到下午3時半。待馬青山麻醉蘇醒,醫生檢查其雙下肢活動良好后,4時30分,張青山才從手術室被推了出來